煙草黑脛病(又稱烏頭病、黑稈瘋),真菌性土傳病害,其病原為寄生疫霉煙草致病變種。主要危害大田期煙株,對煙草產量和品質構成了嚴重威脅。
煙草黑脛病
危害與傳播
發病特征
煙草黑脛病主要危害煙草莖基部和根系,發病初期莖基部出現黑色凹陷病斑,隨后向上向下擴展,最終環繞整個莖周。侵染植株表現為葉片萎蔫、變黃,嚴重時整株倒伏。根部受害后呈黑色腐爛,失去吸收功能。
侵染與傳播
煙草黑脛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態抵御不良環境,待條件適宜時萌發長出孢子囊,并釋放出游動孢子。游動孢子受根部弱電流吸引或對根分泌物的趨化性,聚集于根表面,侵入未木質化根冠或傷口,完成初侵染。在煙草生長過程中,病株上產生的孢子囊經風吹雨濺,通過莖基部傷口、抹杈采收傷口、現蕾后莖老化傷口,完成多次再侵染。
煙草黑脛病發生過程|圖源《煙草黑脛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》
煙草黑莖病防控現狀
早期,化學農藥是控制黑脛病的主要手段,各類殺菌劑如甲霜靈、霜霉威等,有效控制了黑脛病的暴發流行,特別是在病害流行年份,化學農藥的應用挽救了大量煙田,減少了經濟損失。但大量、連續性地應用化藥,也帶來了一些“副作用”:長期單一用藥導致病原菌快速進化出抗藥性;過量施用還破壞了土壤微生態平衡,誤殺有益菌,逐漸陷入 “用藥越多、發病越重” 的惡性循環。
在這一背景下,生物農藥為解決黑脛病預防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生物農藥預防機制
實踐表明, 太抗菌在煙草黑莖病預防上效果顯著,且有效規避了抗藥性與農殘超標問題。優勢主要在于其“多重作用機制”:一方面,生防菌通過營養點位競爭、產生抗菌物質、重寄生等作用機制抑制病原菌;另一方面,通過誘導煙草植株啟動自身防御機制,增強抗病能力。此外,這種“以菌治菌”的生物防治方式,還能修復土壤微生態平衡,從而改善微生物群落、優化根際環境,最終保障煙葉產量與品質。
常規處理,黑莖病爆發后出現多處大面積死棵;太抗菌+處理,死棵少,煙葉濃綠
用藥方案
生物農藥為主導:
苗期:使用太抗菌+殺菌劑+營養液,灌根,間隔20天后使用第二次。
打頂時:使用太抗?+熒光棒?,噴淋。
煙草黑脛病的預防不能僅依賴單一藥劑,需構建“多措并舉”的防控體系,從科學用藥到田間管理,均需嚴謹落實。未來,特普生物將加強生物農藥在煙草黑脛病防控中的應用研究,建立適配不同煙區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,助力煙草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解決方案,從源頭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,始終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歡迎致電全國技術服務熱線400-836-1866垂詢!
更多資訊請關注服務號“特普生物農業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