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咱們剖析了疫霉菌及其引發的病害,并分享了防治思路。本期,就來聊聊和它親緣關系很近的“同門兄弟”——腐霉菌。
2023年3月,腐霉菌就被列入《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(2023年)》,聽著就是個不好“惹”的主兒~
種類多、分布廣
目前已知的腐霉菌多達上百種,其中瓜果腐霉、終極腐霉等是常見的致病種類。其生活習性多樣,可腐生、寄生或兼性寄生,又可陸生、水生或者水陸兩棲生。此外,腐霉菌傳播能力極強,能產生大量游動孢子囊,釋放出的游動孢子可借助水流、強風等快速遷移擴散。因此,從露地種植到設施大棚,只要環境適宜,都可能出現它的蹤跡。
危害大、侵染廣
腐霉菌寄主范圍廣泛,可侵染葫蘆科、禾本科、茄科、豆科等多種作物。主要危害作物根部、莖基部、果實、葉片,引發毀滅性病害。如:
1、猝倒:腐霉菌侵染幼苗莖基部,形成水漬狀腐爛,導致幼苗萎蔫、倒伏死亡。濕度大時,病部及附近土表長出白色絮狀物。
2、根腐、莖基腐:成株期作物根系或莖基部受侵染后會變褐、腐爛。地上部分則表現為生長遲緩、葉片失綠黃化、中午萎蔫,嚴重時整株枯死。
3、果腐:貼近地面或浸泡在水中的果實(如黃瓜、辣椒)易被侵染,出現大面積水漬狀軟腐,最終腐爛,失去商品價值。
辣椒幼苗猝倒
有意思的是,腐霉菌還是個“跨界”整蠱大師,其中一個特殊種類——隱襲腐霉(Pythium insidiosum),會引起人和動物的腐皮病,導致眼、腸胃及皮膚等部位發生腐爛。但總體來說,腐霉菌的主要危害對象仍是作物。
病害爆發關鍵因素
腐霉菌在一些特定環境下極易爆發和流行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、高濕環境是首要條件: 游動孢子的游動、傳播和侵染都離不開水。大雨或漫灌后,土壤含水量高(≥70%),病害極易爆發。溫度在20-30℃時腐霉菌最為活躍。
2、土壤條件:連作、土質黏重、板結的地塊,都會大幅提高發病率。
3、管理措施不當:使用帶菌的種子、種苗或未腐熟的有機肥;移栽時造成根系傷口;過度密植導致田間蔭蔽潮濕,均為病害發生創造了條件。
綜合防治:防重于治
針對腐霉菌的發病特性,種植戶朋友必須堅持“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”原則。
1. 生物防治
提前施用微生物農藥(如哈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桿菌),為作物構建堅實的“生物防護罩”。此類生防菌可通過重寄生作用(纏繞、穿透腐霉菌菌絲)、競爭作用(爭奪空間和養分)以及分泌抗菌物質(如幾丁質酶、抗生素)等多種方式,抑制或殺滅腐霉菌。此外,相比化藥可顯著降低病原菌抗藥風險,還能持續改良土壤微生態、促進作物生長,實現一舉多得。
2. 田間管理
● 科學控水:杜絕大水漫灌,推行滴灌、滲灌,保持土壤“見干見濕”,尤其苗期要嚴格控水。高壟栽培利于排水。
● 土壤改良:播種或移栽前,可撒施枯草芽孢桿菌、哈茨木霉菌等生物制劑,提升土壤中有益菌數量,抑制腐霉菌繁殖;還可增施有機質,搭配土蘇?,改善土壤板結。
● 精細管理:選用抗病品種,合理密植、增大通風,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。
● 種苗處理:可選用30%甲霜?惡霉靈等專用劑拌種,保護幼苗安全出土;幼苗移栽前,可選用殺菌劑或微生物農藥蘸根,保護幼苗根系防治病原菌入侵。
關于腐霉菌病害防治,如果您還遇到病害鑒別、藥劑選擇等問題,歡迎掃碼關注特普服務號,我們一起探討解決方案!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解決方案,從源頭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,始終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歡迎致電全國技術服務熱線400-836-1866垂詢!
更多資訊請關注服務號“特普生物農業”